学校自升本建院特别是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来,加大了教学改革和教学投入力度,有力促进了学校建设发展,使学校办学实力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达1.6万余人,共设43个本科专业,覆盖10个学科门类。也正因为如此,与教育部有关评价指标要求相比,学校办学土地面积不足、教学行政用房短缺、基础教学设施陈旧不足的问题越显突出,基本办学条件不足成为严重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学校现有校区是由原四校校园合并而成,缺乏整体布局规划,功能分区不恰当,建筑陈旧老化,维护维修成本高,安全隐患多。尽管近年加大了对校园建筑、道路、绿化的新建和改进力度,校园面貌改善的效果不明显。新校区建设就成为了学校一个亟待决策解决的迫切问题。
在讨论学校建设新校区的过程中,部分同志认为,目前高等教育已由外延发展、规模扩大向以内涵发展、质量提升转变,国家正在化解高校债务并重新核定提高了生均拨款标准,学校招生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现有规模而不会有大的增长,以学校现有的条件在现在校区基础上通过调整规划、改建和新建来增加基础办学设施就可以满足实际办学需求,因此没有必要建设新校区,况且一旦建设新校区,学校的正常办学、人才引进、内涵建设、质量提升、甚至教师待遇都可能受到影响。针对这些想法,学校领导班子和有关部门及大多数职工经过反复多次从多个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后,对新校区建设问题逐步形成以下共识。第一,学校周边已无发展所需的土地,规划给学校的土地受城市建设规划限制也无法得到有效使用,学校办学条件不足的现实困难仍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学校办学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旧校区建筑原址改造建设方案不现实,一方面,职工宿舍通过拆除重建为高层建筑以换回土地空间,已无法得到相关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教学楼拆除改造要经历规划调整、环评、立项、设计等很多程序,既耽误时间、影响正常教学,又会大大增加建设成本,同时受已经形成的校区功能、地形等限制,不会带来明显的改造效果。评估以来,我校已投入近3亿资金进行校园建设和环境、道路、绿化改善方面,但校园感观没有彻底改观的事实也足以证明这一点。第二,从学校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趋势来看:到2020年,全国毛入学率要从现在的25%增加到40%,尚有足够的规模发展机会和机遇,我们必须本着对学校发展历史负责的态度为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和发展余地;且近年四川省对三本高校、民办高校在招生计划上的倾斜政策实施后,这些学校在师资、校舍及其他办学资源使用上已达到极限,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今后招生计划增加再向这些学校倾斜的可能性将不断降低,相应地,向我们这类高校增加招生计划的可能性就会增大。第三,内江被规划确定为100万人口特大城市建设,需要高等学校与城市发展匹配。目前,内江城市建设土地使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正在进行调整,如果我校新校区建设未被纳入这次规划中,那么我们在内江市城市规划用地和建设上就将丧失一次难得的机遇。况且,从经济投入来看,今后的土地价格、建设成本肯定比现在更加高昂。第四,目前我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已获得省教育厅同意,并进行了立项申报前期工作,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除在选址、供地等方面提供支持外,还给予了土地置换和相关建设规费按政府性收费全免、事业性收费减半、市场性收费以最低标准收取的优惠政策。基于以上因素综合考虑,学校认为,新校区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好。那么,新校区该怎么建好呢?
首先是新校区选址,这是师生员工关注的热点。在此问题上,学校经历了一个很艰难的论证过程。学校领导班子从为学校未来负责、为师生员工负责的角度出发,以审慎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充分发扬民主,经过组织职工代表实地考察,反复论证,集思广益,最终全校上下逐步达成共识,拟选址在沱江四桥(汉安大道)与今后内江新入城线两条大道交叉的邓家坝。此处距离我校现在的桐梓坝校区4-5公里左右,交通便利,按照城市发展规划,这里未来的周边环境也非常理想。目前,这一方案得到内江市规划部门认同,已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调整方案(尚待市委市政府报省政府审批)。其次是新校区建设方案,学校向内江市市委和政府提出新校区建设的两套建议方案。一个是保留桐梓坝校区,部分置换魏家冲土地,在邓家坝新增1000亩教学科研用地、100亩教师生活用地,修建25万余平方米的新校区,按3-5年分期建设方式实施;另一个是将现在校区除职工住宅外整体置换,在邓家坝新建一个2000亩教学科研用地、200亩教师生活用地,校园建筑50-60余万平方米的新校区,由市政府牵头引进央企或大的财团进行建设,按2-3年整体建设和交钥匙工程方式实施。在综合考虑新校区建设可行性、资金筹措、办学实际和教职工的桐梓坝情结的基础上,学校倾向于采取第一套方案。具体实施哪个方案尚待上级有关部门审批,但无论实施哪个方案,新校区建设都必须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保证教学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有所增加、保证职工待遇逐年提高的基础上进行。
对于学校建设新校区,一些教职工对如何正确处理新校区建设与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关系,是否会影响教师待遇和教学投入,是否有足够资金投入等心存疑虑和担心。这些想法是对学校负责的表现,学校表示感谢。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反复测算和论证,认为只要妥善处理好建设和发展的关系,就可以保证学校的科学发展。第一,学校将毫不动摇实施“十二五”规划,保持和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大送培、引进力度;继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特色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狠抓质量工程和内涵发展,深化教学改革;继续抓好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学术交流范围,形成制度,确保在几年之内把教学科研管理骨干送出去考察学习,从而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引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更高的层次,有效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融入并支持内江大政建设,以内江产业升级换代为契机,狠抓学科专业调整,加大与地方经济对接的力度,在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的同时,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第二,目前教职工的待遇、退休教职工的生活补贴是否提高取决于省人社厅、省财政厅批复给学校的绩效工资总额和生活补贴总额的增减,与学校总经费多少、新校区建或不建没有直接关系。并且学校的人员经费是不能用作其他支出的。教学科研投入方面,主管部门对于省属高校有一个统一的比例要求,不会因建设新校区而缩减对教学科研的投入。第三,对于新校区建设所需的经费,学校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土地置换、财政专项经费投入、学校事业收入经费适当安排,并通过采用部分银行融资及BT、BOT等模式来得以保障,同时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合理计划使用资金,减轻对正常教学科研运行和师生员工生活秩序的影响。
新校区建设事关学校发展全局、事关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学校对此慎之又慎,整个过程是民主参与、集思广益、形成共识的过程,是反复比选、充分论证、科学决策的过程。新校区建设的规划方案和项目进展的有关情况,学校将会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及时发布信息、广泛宣传、征求意见。学校希望广大教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只要有利于学校长远的建设和发展目标,有利于师生员工的共同利益,我们就应该抓住机遇,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共同创建内江师范学院的美好明天。